「泥土」

Posted on 08/02/2025
應心小品—心湄

1

寫在恩泉動土禮後

年少時,看過一齣電影叫做「一曲難忘」 ,是做蕭邦一生的故事的。蕭邦波蘭的鋼琴家,作曲家。

那時波蘭正在受俄國侵略,蕭邦卻身在巴黎。一位愛國的朋友來找他,帶了一小袋波蘭的泥土送給他,叫他不要忘記正在戰火中的祖國。因此他作了幾首雄壯的波蘭舞曲。這一幕的印象十分深刻,自此就很喜歡彈蕭邦的鋼琴曲了。

昨天恩泉動土禮,在泥土地上敬拜,想起了蕭邦的這一幕,更得到了泥土給我的好些功課。

首先,我原來是泥土造的。起初神用泥土造人,就如我們玩泥沙,堆堡壘挖山洞一般,若沒有神的吹氣,我不過是個泥公仔!而且,有一天,我會歸回麈土。

「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。 你本是塵土,仍要歸於塵土。」創世記‬ ‭3‬:‭19‬ ‭

「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, 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。」詩篇‬ ‭103‬:‭14‬

雖然如此,神很珍惜我們這些按他的形象,用泥土造的人。因為聖經說:

「我們是泥,你是窰匠; 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。」‭‭以賽亞書‬ ‭64‬:‭8

我很喜歡看一個電視節目叫做Pottery Throw Down ,是幾個窰匠比賽,每人分派一大團泥,限時造成指定主題的陶瓷物品。

各人拿著那團泥,先是用雙手在轉盤上把泥團揑造,有時放寬,有時收窄,造成合適的形狀;然後,放在烘乾房裏,等它乾了,再加裝飾點綴色彩,放在爐子裏烘燒,便由評判來檢視,看誰得獎。天父也是這樣模造我們,成為合他心意的器皿。


還有,「承受地土」是聖經中常常出現的字眼。神應許以色列人,賜流奶與蜜之地給他們;歷史上,人們不斷為了爭地土打仗;聖經很詳細記載各支派分地的疆域。

「你們要承受他們的地,就是我要賜給你們為業、流奶與蜜之地。」利未記‬ ‭20‬:‭24

「你當等候耶和華,遵守他的道, 他就擡舉你,使你承受地土。」‭‭詩篇‬ ‭37‬:‭34

「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。」‭‭詩篇‬ ‭37‬:‭9‬ ‭

「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, 以豐盛的平安為樂。」‭‭詩篇‬ ‭37‬:‭11‬

「蒙耶和華賜福的必承受地土。」詩篇‬ ‭37‬:‭22‬

「義人必承受地土, 永居其上。」‭‭詩篇‬ ‭37‬:‭29‬

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也說:

「溫柔的人有福了!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」‭‭馬太福音‬ ‭5‬:‭5‬

昔日,有田有地就是福氣,現代人很難明白承受地土的重要。我們經營二十年的退修營「伯大尼之家」,有十畝地,有七畝是樹林,我很喜歡在樹林裏漫步,才對「承受地土」的福氣,稍有一點點的體會。

昨天恩泉動土禮中,我們承受了這地土,是神賜的產業,為天國經營的基業。我們的地雖然不大,卻是通天的聖地!

地土不但是產業,更加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;有時人忘記了食物不是從超級市場來的,若沒有地土,沒有農夫,我們都沒有東西吃!泥土似乎很賤很髒,但卻長出大樹,供應牛羊吃的青草,長出人吃的禾穀蔬果。

但願我們動土禮的這地土,是主耶穌撒種比喻的好土,能長出好樹好果子,供應生命的糧食。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,都是好土,能結出一百倍的果子,榮耀歸天父!
 


後記:
恩泉既然是北約浸信會的孫子,讓老祖母把1977年,北約動土禮的照片,給你們看看,很珍貴的歷史!



(北約開始於一九七零年。一九七七年動土禮,675 Sheppard Ave 原址有一間舊屋,那時會友約一百五十人,大半是學生。)

📺 詩歌:憑你意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