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晚,應時游泳去了,我一個人在家。
安靜中,我環顧家裏四周,細看每一件東西,家俱;牆上的照片,圖畫;桌上的書簿,雜物,旅行回來的紀念品;架子上面的植物盆栽;廚房裏零亂的杯碟,餐具…..。
我對主說:謝謝你給我這個家,這個住所,有你同住,有愛我的人同住,每一件大小物件,都添上了溫情,都述說着故事,都帶有你的手印足跡。
不禁回想起我以往曾經住過的地方,真是變化多端,都成為一生各階段的寫照。
小時候,父母當教師,住在學校裏。校舍是一間古老大屋,我們分配得的住處,是一間浴室!將床板放在浴缸上做床,一家三口住在那裡,還有了私人水喉廁所呢!那是大戰後的安排,沒有怨言。
後來,搬到去一間板間房間,有了向天井的小窗,可以看到一片小小的天空!可是,屋子裏的燈光暗淡,有如點著油燈!包租婆節省電費呢。
不知為什麼,父母決定送我去寄宿學校,那時大概未足十歲。學校並沒有宿舍,晚上把課室的桌子拼合起來,在上面放上被褥,成為一張大牀,七八個孩子就睡在上面!
我們小學生並不介意,大伙兒睡在一起,多麼好玩!每晚睡前,還可以玩遊戲,唱歌,演戲,我和兩個同學還組織了一個劇團呢!這是我童年最開心的日子,並沒有思家之苦。
此後,多次搬遷都是一個房間的家。父親離開後,只有我和母親二人的家。她也走了之後,團契導師接我到她們的家,又是前所未有三年的寄居日子。
結婚後到汶萊宣教,應時在政府的職位,給我們一間大房子。有生以來,第一次住這麼大的房子!那地的房子多半是高腳屋,為的是防濕防蛇蟲。
這房子成為教會朋友相聚的好地方,在那裡,神賜我們兩個兒子;在那裡,我開始嘗試翻譯書本;最重要的是,在那裡,我們學習在陌生的異鄉倚靠神。
到了多倫多,從舊屋樓上的房間,到公寓,到town house, 到孖屋,到住了二十年的郊野十畝園地,到現在退居的退休人士居所;由小到大,又由大到小。算起來,竟已五十五年了!
每一個居所,不論多大多小,因為有親愛的人在身邊,又有天父同住,我都感到很舒適,很安樂,很滿足。
房子的牆壁若會說話,就會吐露多少熱鬧,歌聲,傾訴,歡笑,哭泣,歡迎,歡送 ,團聚,說不盡的故事,在這些房子裏廻盪著。
最懷念的,最不捨的,是住了二十年的小鎭退修營。那有池塘,有樹林,有草坪的郊野園地住處,如今仍常在我夢中出現呢!
其實,住什麼房子,住在什麼地方,都可以快樂滿足,只看同住的是誰,還有,誰住在心裏。
聖經說,
「主啊,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。」(詩90:1)
原來,天父是我們的居所!我們居住在天父美麗的世界裏,也住在祂的愛裏。
又說,
「上帝將他的靈賜給我們,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裏面,他也住在我們裏面。」(約翰一書 4:13)
聖靈使我們知道, 同住的是誰,也知道誰住在心裏。
但是,在今生尚未十足實現的日子裏,我們該有一種渴望,就如詩人說:
「萬軍之耶和華啊, 你的居所何等可愛! 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。」(詩84:1)
「在你祭壇那裏,麻雀為自己找着房屋, 燕子為自己找着菢雛之窩。 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! 他們仍要讚美你。」(詩篇 84:4)
我知道,我還有一次最後的搬家,要永遠與主同住。這是我的盼望,也是主的應許。
主耶穌說:
「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;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」(約翰福音 14:2)
「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;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。」詩篇 23:6
主啊,我等待着!
📺 詩歌:與主同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