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每逢出外郊遊,我總是負責看地圖的。我喜歡預先細看地圖,知道那裡有美景,那裡有河,有湖,有城鎮。出發了,我不是司機,但我是領路者,心中常有一種「去」的呼喚。
如今有了GPS,十分方便,地圖幾乎消失了。不過,我還是喜歡展開手上的大地圖,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身在何方,要到那裡去。
現在身體健康衰退了,不再能遠遊,可去的地方收縮了;不過,心靈仍可以展翅飛翔而「去」!
那天復活節崇拜,聽到 So Send I You(照樣差你)這首歌,很感動,挑起當初唱這首歌的情景。
記得在一個宣教大會中,這首歌是會歌,「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那時,不少人蒙召願意被主差遣。
這首歌的作者是Margaret Clarkson,生於加拿大沙省的小鎮,在多倫多受教育,在安省北部小鎭當小學教師幾十年。她是個作家和詩人,我在安省神學院唸書時,聽過她的寫作講座。
她因爲健康的緣故,不能作宣教士,但她這首歌卻成為神感動人「去」的動力。她後來說,雖然我不能去遠方,我如今在這裏,就是神差遣我「去」的崗位了。她這首So send I You(照樣差你」,成為差傳史上一首重要的詩歌。
Margaret Clarkson
(1915-2008)
從這首歌令我想起,昔日以賽亞怎樣回應神的呼召:
「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:「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
我說:「我在這裏,請差遣我!」
他說:「你去….!」
(以賽亞書 6:8-9)
此外,聖經裏,還有許多聽到神呼召而「去」的,就如:
- 挪亞「去」造了方舟,
- 亞伯拉罕離開家鄉,「去」到未知之地,
- 摩西「去」見法老,解救百姓,
- 以利亞「去」指責亞哈王,…..
還有,新約使徒聽見復活的主耶穌說:
所以,你們要「去」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。(馬太福音 28:19)
他們去了,我們都是他們「去」的果子!
從前來中國的外國宣教士,就如馬禮信,戴德生等,離鄉別井,甚至葬身中國。昔日交通不方便,通訊困難,不像今天隨時可以通消息;他們的付出真是 破斧沉舟,全然獻上!
他們去了,我們都是他們「去」的果子!
我們又如何呢?天父要的是願意「去」的心,即或腳不能去的:
手可以去,扶持,撫摸,清洗,縫補,執筆,彈琴;
口也可以去,安慰,鼓勵,問候,提醒,教導;
心思可以去,留意,計劃,盤算,衡量;
禱告可以去,呼求,代禱,稱謝,讃美;
財物可以去,金錢,衣物,糧食,日用品,工具;
近處可以去,隣居,同事,同學,家人,朋友;
主耶穌復活後,對門徒說:「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
我們能否說:「主啊,我去」?
📺 詩歌:So send I you